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类 >> 中考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7年中考历史夯实基础复习题7

发表时间:2017/6/1 15:23:5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5,济宁中考)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 )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C.汉武帝--修筑长城

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

3.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着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D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4.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C )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右图所示的农具发明于( B )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6.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D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7.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C )

A.重要粮仓 B.着名瓷都

C.着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8.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9.(2016,甘肃中考)右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C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0.(2015,佛山中考)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C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1.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C )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12.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D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上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C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14.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