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章节知识点2

发表时间:2014/5/9 10:58: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为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备考2014年审计师考试,小编特编辑整理了宏观经济学章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能有所帮助

知识点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崇尚市场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作用范围小。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政府作用范围广。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市场机制作用是基础,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产生时才进行干预和矫正。政府主要职能: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二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实施宏观调控;四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知识点四: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给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总供给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在价值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

2.在物质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物质总量。

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因素决定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

其中,Y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该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将K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K为一固定值,在此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外语学习网

(二)总需求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它包括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购买资本的需求、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以及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公式:Y=C+I+G+NX其中C、I、G和NX分别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知识点五: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用货币量衡量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还要,指出的是,GDP是一国(一个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个地域范围的概念,而GNP则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三)国民生产净值(NNP)

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

(四)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五)个人收入(PI)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六)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现实中个人的名义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税后的个人收人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上述各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NI=NNP-(间接税-津贴)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DPI=PI-个人所得税

知识点六: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

具体来说,就是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用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2.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I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3.政府购买是指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G表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DP=C+I+G+(X-M)

(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等个体从业者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也应视为成本。

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它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相关文章:

2014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汇总

2014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资料精选汇总

2014年审计师考试网络课堂辅导

2014年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招生方案

更多关注:2014年审计师考试报名 课程免费试听 免费短信提醒

(责任编辑:中原茶仙子)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审计师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3380

        初级 中级

        761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续学服务校方支持

        1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审计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980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

      各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