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个人收入,需要在国民收入基础上加计( )
A.公司未分配利润
B.社会保险税费
C.企业所得税
D.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答案】D
【解析】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2.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需要在个人收入基础上减除( )
A.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B.社会保险税费
C.社会保障支出
D.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答案】C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3.下列选项中,不包括在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的部门有( )
A.消费者
B.企业
C.政府
D.市场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
4.采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无需计入的项目有( )
A.消费
B.投资
C.净出口
D.资本折旧
【答案】D
【解析】支出法核算 GDP,就是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综合。
5.采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以下属于投资支出的有( )
A.居民购买住房的支出
B.居民用于购买私家车的支出
C.政府建筑道路的支出
D.居民用于医疗的支出
【答案】A
【解析】购买住房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选项 C 是政府购买,选项 B、D 是消费。
6.根据我国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下列各项支出中,不应计入居民个人消费的有( )
A.购买电视机支出
B.购买私家车支出
C.购买食品支出
D.建造住宅支出
【答案】D
【解析】建造住宅支出属于投资。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有( )
A.政治稳定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经济增长
【答案】A
【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8.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并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经济学家称这种经济活动为( )
A.公共产品
B.外部不经济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答案】B
【解析】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
9.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商品降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商品质量下降从而减少购买,这种现象称作( )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答案】B
【解析】信息不完全时,差的商品总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相反,叫逆向选择。
10.如果已知国民生产总值为 100 亿元,外国国民在本国收入为 9 亿,我国国民在外国收入为 3 亿,则国内生产总值为( )
A.94 亿元
B.106 亿元
C.109 亿元
D.112 亿元
【答案】B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100-3+9=106(亿元)
11.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是指( )
A.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百分之百就业
B.是所有人百分之百就业
C.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
D.愿意就业人的百分之百的就业
【答案】C
【解析】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
1.价格稳定是指( )
A.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
B.商品总价格固定不变
C.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D.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E.不出现通货膨胀
【答案】DE
【解析】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一定时期内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2.衡量一定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不包括( )
A.批发物价指数
B.消费物价指数
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D.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答案】ABCE
【解析】衡量一定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3.常见的失业情形包括( )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E.非自愿失业
【答案】ABCDE
【解析】常见的失业情形包括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4.摩擦失业包括( )
A.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失业
B.工种转换的困难导致的失业
C.经济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D.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答案】AB
【解析】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
5.用于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包括( )
A.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实际增长率
B.国民生产净值(NNP)的实际增长率
C.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
D.国民收入(NI)的实际增长率
E.人均 GDP(或人均 GNP)的实际增长率
【答案】ACE
【解析】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实际增长率、人均 GDP(或人均 GNP)的实际增长率。
6.与公开市场业务相比,下列关于调整再贴现率的缺陷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能产生间接效果,最终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反应
B.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影响
C.正常情况下不宜随时变动,伸缩性不强
D.不能影响利率的结构
E.不能影响利率的水平
【答案】ABCD
【解析】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7.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包括( )
A.道义劝告
B.信用配额
C.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D.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E.直接干预
【答案】BCDE
【解析】道义劝告属于间接信用管制工具。
8.在社会需求结构中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旺并引起投资品供给过剩,消费品供给不足的情况,政府应采用( )
A.扩张型财政政策
B.紧缩型财政政策
C.紧缩型货币政策
D.中性的财政政策
E.扩张型货币政策
【答案】BE
【解析】应采用紧缩型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货币政策,即通过扩大信贷规模等措施来刺激投资需求(扩张型货币政策),同时通过财政压缩支出来收缩消费需求(紧缩型财政政策)。
9.政府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货币政策后会造成( )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产出增加
D.产出减少
E.产出不确定
【答案】AE
【解析】“扩张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上升,对产出具有不确定的影响。
10.为避免经济过热,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 )
A.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再贴现率
【答案】ACE
【解析】经济过热需要采取紧缩型货币政策。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A.宏观经济目标不同
B.传导机制不同
C.政策手段不同
D.政策时滞不同
E.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不同
【答案】BCDE
【解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实施政策的主体、传导机制、政策手段、政策时滞、对利率变化的影响不同。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