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职称考试网根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站对2013年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复习资料指导做了特别整理,以方便大家更好的备考2013年会计职称考试!
现金管理
现金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这里所讲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
保持合理的现金水平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以用来满足生产经营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库存现金是唯一的不创造价值的资产,对其持有量不是越多越好。即使是银行存款,其利率也非常低。因此,现金存量过多,它所提供的流动性边际效益便会随之下降,从而使企业的收益水平下降。
除了应付日常的业务活动之外,企业还需要拥有足够的现金偿还贷款、把握商机以及防止不时之需。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管理现金的方法,持有合理的现金数额,使其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存。企业必须编制现金预算,以衡量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以便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持有现金是出于三种需求: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一) 交易性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需求是企业为了维持日常周转及正常商业活动所需持有的现金额。企业每日都在发生许多支出和收入,这些支出和收入在数额上不相等及时间上不匹配使企业需要持有一定现金来调节,以使生产经营活动能持续进行。
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条件和它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信用条件不同,使企业必须持有现金。如供应商提供的信用条件是30天付款,而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则向顾客提供45天的信用期,这样,企业必须筹集够15天的营运资金来维持企业运转。
另外,企业业务的季节性,要求企业逐渐增加存货以等待季节性的销售高潮。这时,一般会发生季节性的现金支出,企业现金余额下降,随后又随着销售高潮到来,存货减少,而现金又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二) 预防性需求
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需要维持充足现金,以应付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可能是政治环境变化,也可能是企业的某大客户违约导致企业突发性偿付等。尽管财务主管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来较准确地估算企业需要看现金数,但这些突发事件会使原本很好的财务计划失去效果。因此,企业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有必要维持比日常正常运转所需金额更多的现金。
为应付意料不到的现金需要,企业掌握的现金额取决于:(1) 企业愿冒缺少现金风险的程度;(2) 企业预测现金收支可靠的程度;(3) 企业临时融资的能力。希望尽可能减少风险的企业倾向于保留大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其交易性需求和大部分预防性需求。另外,企业会与银行维持良好关系,以备现金短缺之需。
(三) 投机性需求
投机性需求是企业为了抓住突然出现的获利机会而持有的现金,这种机会大都是一闪即逝的,如证券价格的突然下跌,企业若没有用于投机的现金,就会错过这一机会。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的现金需求以外,还有许多企业是将现金作为补偿性余额来持有的。补偿性余额是企业同意保持的账户余额,它是企业对银行所提供借款或其他服务的一种补偿。
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
(一) 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强调的是: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是使得现金持有成本最小化的持有量。模型考虑的现金持有成本包括如下项目:
1. 机会成本
现金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现金余额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再投资收益是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在数额上等于资金成本。例如:某企业的资本成本为10%,年均持有现金50万元,则该企业每年的现金机会成本为5万元(50×10%)。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即机会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反之就越少。
2. 管理成本
现金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例如管理者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固定成本,这种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和现金持有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3. 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其中,管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机会成本是正相关成本,短缺成本是负相关成本。因此,成本分析模式是要找到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所组成的总成本曲线中最低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把它作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为:
(1) 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2) 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3) 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由成本分析模型可知,如果减少现金持有量,则增加短缺成本;如果增加现金持有量,则增加机会成本。改进上述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当拥有多余现金时,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不足时,将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但现金和有价证券之间的转换,也需要成本,成为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用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买卖佣金、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印花税、实物交割费等。转换成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委托金额相关的费用。二是与委托金额无关,只与转换次数有关的费用,如委托手续费、过户费等。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即有价证券变现额的多少,必然对有价证券的变现次数产生影响,即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
(二)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现金流量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米勒(M.Miller)和奥尔(D.Orr)设计了一个在现金流入、流出不稳定情况下确定现金最优持有量的模型。他们假定每日现金净流量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每日现金流量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期望值,其变化是随机的。由于现金流量波动是随机的,只能对现金持有量确定一个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当企业现金余额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波动时,则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卖出部分证券。
运用随机模型求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符合随机思想,即企业现金支出是随机的,收入是无法预知的,所以,适用于所有企业现金最佳持有量的测算。另一方面,随机模型建立在企业的现金未来需求总量和收支不可预测的前提下,因此,计算出来的现金持有量比较保守。
三、现金管理模式
(一)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收支两条线”原本是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财政秩序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当前,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也纷纷采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1. 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目的
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第一,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2.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 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分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账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 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账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节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支定收”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户,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及时、足额地收入资金,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有效调剂内部资金。
(3) 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
(责任编辑:xll)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中级会计职称
[协议护航班-不过退费]
7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中级会计职称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不过续学校方服务
中级会计职称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校方服务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