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 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 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 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 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 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 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 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1.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现场实验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A.独立型
B.内向
C.顺从型
D.外向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二)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 葡萄,于是它跳起来去够,结果不够高,于是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 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 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到能够着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 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到了葡萄也还 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1. 案例中反映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退行
C.合理化
D.升华
2.维果斯基认为,当学生够不到“葡萄”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 )教学。
A.先行组织者
B. 二支架式
C.范例式
D.自主探究
3.在教育教学中,有些同学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就放弃学习,这说明他的意志缺乏 (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4.教师应该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 )
A.教会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B.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改善挫折情境
编辑推荐:
更多关注:教师资格考试介绍 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掌上平台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