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第八章 环境影响识别

发表时间:2020/3/14 14:57: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考生关注:

想报名先注册,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报名注册入口

中国人事考试网: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时间推迟


环境影响识别

1.识别要求

(1)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2)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3)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km2)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4)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2.识别方法

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1)矩阵法

矩阵法将规划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人为活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简单矩阵是两个一览表的综合。一个描述拟采用的行动的潜在影响(列),另一个列出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等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行)。一般的在矩阵的后面都附有一个说明,给出每一个单元中数值取得过程。使用者则应该寻找原始资料从而确定哪些行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矩阵法有简单矩阵、定量的分级矩阵(即相互作用矩阵,又叫Leopold矩阵)、Phillip-Defillipi改进矩阵、Welch-Lewis三维矩阵等。

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寻找开发区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根据这些影响进行规划方案筛选和环境影响识别。具体步骤如下。

找出规划制定、实施、实施后的主要人类行为,将其作为矩阵的行;

识别主要的受影响因子,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方面,并将这些因子作为矩阵的列;

根据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每种人类活动与受影响因子之间的直接关系,也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打分。

具有的特点:

优点:可直观地表示交叉或因果关系;可表示和处理那些由模型、图形叠置和主观评估方法取得的量化结果;将矩阵中每个元素的数值,与对各环境资源、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人类社区的各种行为产生的累积效应的评估很好地联系起来。

缺点:对影响产生的机理解释较少,不能表示影响作用是立即发生的还是延后的,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难以处理间接影响,也难以反映规划在复杂时空关系上的不同层次的影响。

(2)网络法

网络法是用网络图表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各种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原因一结果关系树来表示环境影响链,多层影响逐级展开,呈树枝状,故又称影响关系树或影响树。网络法主要有两种形式:因果网络法和影响网络法。

因果网络法的实质是一个包含有规划与调整行为、行为与受影响因子以及各因子之间联系的网络图。因果网络图的优点在于可以识另}}环境影响的发生途径,便于依据因果关系考虑减缓及补给措施,缺点在于因果关系要么过于详细,致使在一些不太重要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一些影响上花费太多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要么就是因果关系考虑得过于笼统,导致遗漏重要影响,尤其可能遗漏间接影响。

影响网络法则是将影响中的对经济行为与环境因子进行的综合分类以及因果网络法中对高层次影响的清晰的追踪描述结合进来,最后形成一个包含经济行为、环境因子和影响联系这三个评价因子的网络。

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环境系统是由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组成的,许多行为的影响发生在远离行为本身的几个时期,其目的在于识别最初行为与最终环境结果之间的关键因果关系。

通过专业判断,画出流程图(行为、结果)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系统,用来表示行为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具有的特点:

优点:易于理解、透明,并有利于公众参与;快速,成本低;能明确地表述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和复杂性;识别有效实施开发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能够为其他方法提供信息。

缺点:无法定量,不能重现;不能反映空间关系和时间跨度的变化影响;图表可能变得非常复杂。

(3)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之下,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储存、检索、处理、显示数据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同时又能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有效的连接起来,建立各种地理对象的拓扑关系,实现对区域信息的查询、检索及有效管理,进行空间分析,并产生新的图形或信息。其特点在于它能够将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信息与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关系通过数字化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可以将开发区规划中的各时期的环境状况和规划阶段目标在GIS中可视地表达,还可进行查询检索,其空间分析功能及其与模型(环境预测模型或决策分析模型)技术的结合可在多方案的环境影响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完成制作具有属性数据的地图,比如缓冲区的设置、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等,并在系统中对各种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比较,为决策者在道路选线等问题上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具有的特点:

优点:对空间维的透彻分析,拓宽了时空分析范围,效应的累积可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得到分析;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可以迅速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数据;一可视化;多学科整合优势;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空间建模能力;GIS的地图生成功能,效果直观,便于公众参与;信息容易更新,可以综合考虑过去、现在、未来的影响。

缺点:实施费用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局限于那些具有空间属性的影响;不能确认和分析累积的因果关系,不能区分累积的作用方式;很难量化影响;耗费时间。

(4)叠图法

叠图法是将一系列关于某区域环境特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区域环境信息的空间特征的地图。具体到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还可以将规划所影响的范围、强度在地图上表示出来,与原有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专题地图叠放在一起,形成一张能综合反映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的地图,可以直观、清楚的显示每一个地理单元上的信息群,因此广泛应用于环境影响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中。

叠图技术已从最初的在透明胶片上进行手工绘}$!J,进行到目前的借助于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及GIS软件用计算机生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手工操作的困难,还可以引进地理信息系统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

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叠图法适用于评价规划区域现状的综合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判断环境影响范围、性质和程度),并比较不同方案下环境受到的影响尤其是累积影响,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规划。

应用于现状的综合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时,只要将受影响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和地下水的重要区域)的透明图片叠加起来。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规划影响的范围和强度图与上述地图重叠即可,在合成图上作用因素和环境特征有重合的即视为有影响。

具有的特点:

优点:直观、形象;可以表现单个影响和复合影响的空间分布;能够得到易于理解的结果,这些结果能够用于公众参与;不需要专家参与就能完成;适用于所有范围。

缺点:只能用于那些可以在地图上表示的影响;耗时,而且成本昂贵,尤其在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时;如果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很难保证信息不过时;无法表达“源”与“受体”的因果关系;无法综合评价环境影响的强度或环境因子的重要性。

考生关注:

确定了!2020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推迟了!

什么是报名承诺制?2020年环评师报名会使用报名承诺制吗?

满足这个条件,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可以免考2科!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备考技巧

环境影响评价师工程师考试信息免费提醒!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环评工程师

        [智学班]

        7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280起

        了解课程

        286人正在学习

      • 环评工程师

        [轻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980起

        了解课程

        105人正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