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1)
传统的人际沟通题型的四步法是“态度原因化解避免”,而随着公务员考试面试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无矛盾的人际沟通题,而这一类题在面试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成为考生在面试阶段必须面对的新难题,解答这一类题,简单地照搬照抄“态度原因化解避免”的四步法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突破。
无矛盾人际沟通提的本质依然是人际沟通类题型,所以答好这一类题也必须追本溯源,从人际沟通类题型的本质出发,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传统意义上的人际沟通类题型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人际沟通类题干通常设定一个人际交往的障碍情境,例如误解、冲突或矛盾。要求考生‘身临其境’的对其中涉及的复杂人际关系进行处理,协调各种利益,解决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障碍。”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在于“人”,为考生设定身份;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情境”,有较明显的矛盾冲突或是具体争议;第三个关键点则要求考生“身临其境”处理其中涉及的复杂人际关系,协调各种利益,解决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障碍。而无矛盾人际沟通题的突出特征在于省略或隐藏了第二个关键点,并没给出具体的情境,这就给学员答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如果按照传统的四步法进行,因为没有具体的情境和矛盾,原因和化解无从下手;如果跳过原有四步法,则答得漫无边际,没有逻辑。这里笔者将结合例题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来讲解两种解答无矛盾人际沟通题的方法,希望能给予广大考生适当启示。
第一种方法深度挖掘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从四步法入手,深度挖掘出问题中潜在的“情境”和矛盾,并予以化解。比如例题“你如何和领导与同事搞好团结”,这道题在表面上属于无矛盾的人际沟通题,但实际上仔细挖掘就可以发现这道题其实隐藏着矛盾,与领导与同事搞好团结,就是处理好工作中可能与领导以及同事发生的矛盾,最好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解答好这道题:
团结就是战斗力,对于一个公务员团队,只有团结,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我作为一
个刚刚加入公务员团队的公职人员,一定要与同事和领导保持团结。
领导都是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作为刚入职的公务员,我会虚心的和领导请教,多观察领导在工作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会不争吵不抱怨,更多的是配合和协调,寻找合适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同事,我也会尊敬他们,以同样谦虚的态度处理问题。尤其是在发生意见分歧时一定要保持淡定冷静,先倾听同事的意见,在了解整个详情后,再和同事达成一致。
总之,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公职人员,我一定会从工作出发,一切以大局为重,以诚待人,虚心学习,尽最大努力和领导与同事搞好团结。
第二种方法是自我拓展法,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无矛盾人际沟通题与自我认知存在交叉,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作答。如这道例题“假如你被录取了,你将如何融入这个集体?”这道题的本质是一道人际沟通题,融入这个集体是和这个集体中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这道题问的是如何融入这个集体,也是在问这个集体之后如何开展工作,与隶属于自我认知模块中“被录取后你如何更好的开展工作”的这道题有交叉,那么可以从这两道题的交叉处寻找突破点,解答好这道题:
作为新入职的公务人员,我要融入这个大集体,首先了解所在职能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了解单位的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人际关系状况;与此同时了解有关自己单位的新闻报道,做到对单位有一定的理解;
在对所在单位了解之后,我应该主动适应单位的大环境,这个适应包含两个层次的适应,第一个是适应所在单位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个适应需要主动的向领导和经验丰富的老同事学习,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第二方面的适应是要能处理好这个集体中领导与同事的关系。
在适应了单位的环境之后,我基本上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但这种融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我还要做好短期和长期规划,并且能完整地实施,当我真正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以及领导交代的任务之后,我才算真正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以上是从纵向(深度挖掘)和横向(自我拓展)两个层面解决无矛盾人际沟通问题的方法,专家希望广大考生能结合自身特点,做到活学活用,答好无矛盾人际沟通类问题。
编辑推荐:
2012年贵州公务员成绩查询时间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和人民警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笔试成绩及查分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2)
名言警句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比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讲的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计划,在做好计划的基础上,做到有备无患,沉着地展开工作,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并取得成功。
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类题,就是给出一句名言警句,让考生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比如: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竖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请谈谈你的看法。(2010年3月4日下午海关面试真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怎么看?(2010年4月14日下午福建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2010年6月3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面试真题)
很多考生都会觉得这类题很难回答,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考生在遇到这类题时,有可能没有听说过这句话,或者是不理解这句话的涵义,这就给考生回答这类题设置了障碍。
第二,考生能够大概理解这句话,但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不知从何切入,或者除了基本观点外答不出其他内容,难以扩展答案。这也使得考生在这类题目中失分较多。
考生若要回答好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准备:
一,在备考的时候,考生可以适当多读一些名言警句,并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比如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团结就是力量”,“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等等。有关勤奋努力的名言警句,“天道酬勤不愁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所以考生可以多选择一些类似的名言警句多看多背,既可以丰富知识水平,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在答题的过程中也能适时用上一两句,给自己的答题内容增加亮点。
二,考生可有意识地总结一些相关的事例,来充实答题内容。以上面提到的团结为例,有关团结的事例有很多,比如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的时候,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出钱出力,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同时也让灾区人民重建信心面对灾后的重建。所以考生平时要多关注一些这样的例子,并且善于总结,在回答名言警句类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举例子来丰富自己的答题内容,但是一定要表达简练,切忌长篇大论,像流水账似的叙述。
三,考生可做好自身经历的梳理和事例的总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在深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回忆自己过去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有哪些事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突出说明自己的某些能力或某些问题,考生可以对这些事例做好总结,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随时用上,不必在考场上进行过多的思考而占用思考时间。而且,在回答名言警句时,可以将自己的一些事例作为答题内容加以使用,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感染力。
老师指出,考生在遇到名言警句类题目的时候,不要慌张,保持头脑冷静,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按照一定的思路,构思自己的答题框架。比如先解释一下所考的名言警句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进行论述阐释,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大政方针进行理论论述,最后可以结合自身做总结和提升。
编辑推荐:
2012年贵州公务员成绩查询时间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和人民警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笔试成绩及查分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3)
人际关系类题目在公务员考试的面试中是一类常见的题型,无论是国考、联考这样比较主流的公考,还是在事业单位招考甚至企事业单位的面试出题环节,都有这类题目的身影。而且,随着近些年公务员面试题目的发展变化,传统的人际关系类题目往往还可以与自我认知或者应变类的题目混合在一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考生带来了障碍与麻烦,影响了考生的作答。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在人际关系类题目中,主流的面试题目一般会令考生处于特定的情景中(包括比较具体的事件情景或者人际关系情景,或者比较抽象的一类事件或者人际关系情景),对与周边的某一类或几类群体关系进行“调节”(可能涉及到关系的建设、关系的维护、关系的修复等多种可能)。在后者之中,不同的群体往往意味着考生的思维、意识、行为以及立场等都需要有必要的调整和变化。而且不同的群体往往意味着回答的内容中应该有其独特的“特许”之处,而非大而化之的一以概之。这样才能有助于考生在面试这一正向差异化的人人界面选拔中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正向差异性——也就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使得自己能够脱颖而出。因此,本文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就选择这一方面为主题,并且选择在不同对象中最容易导致考生轻视与大意的同事群体这一对象,进行相关的答题思路与方法,答题亮点,答题高分技巧的介绍与说明,以供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借鉴与参考。
答题思路。人际关系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总体而言是比较固定的,可以简单的归结为“态度—原因—化解—避免”。这四个环节是在回答这类题目过程能比较全面体现考生相关能力的。第一个环节“态度”是考生对于这类事件的总体表态和看法,是考生对于这一事件的看法或者自身态度立场的一种反映。考生自身的成熟与否,或者对于公职岗位的同事关系处理就能在这个环节体现出来。
以2010年6月13日陕西的特警面试第三题为例,该题题目为:“你在单位表现优秀,但是你的一位同事不如你,爱表现,还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你怎么办。”那么如果在表态的环节考生所体现的仅仅只是对于同事的否定、对于自我能力的标榜,显然是比较幼稚的。第二环节“原因”则是考生对于相关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分析,体现考生的分析能力与反思能力。因为只有对于问题进行深入肌理的分析,才能确保将来的应对是有效、具备针对性的。第三环节“化解”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确保事件的顺利进行与完成或者日常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因为在同事之间,彼此的关系往往是一种辩证的状态,即对立与统一的共存。对立因素的存在就决定着不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统一的因素又决定了必须要对这类不和谐的状态予以解决,否则就会影响集体内部的团结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像前面所提到的题目中就必须要解决这位同事的问题,不然就会对自己和这个集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第四环节的“避免”是为了体现考生长远考虑问题的意识。短期解决和长期避免两者间还是有较大差别的,考生要多考虑到长远,而不能仅仅只是着眼与当前。
答题亮点。传统的考生在回答人际关系类题目时,往往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回答问题比较简单抽象,具体性不强;解决问题的手段单一且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公务员系统的组织、运行、人际关系原则缺乏了解,导致回答内容与实际相去甚远。所以为了避免这类常见问题的出现,也为了在回答这类题目时突出自身,考生应多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加自己的“亮点”:
第一,在内容中应该突出“实境性”。所谓“实境性”就是回答的内容要多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分析原因时就要和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不要总是选择笼统模糊的理由,包括解决的方案也应该总是简单的“与他沟通”,而应该进一步和现实结合,以至达到“下班出门前的几分钟内或者私下的饭局上对他进行一定的暗示以及必要的提醒”这类相对和情景比较贴合的程度。
第二,回答内容应该遵从公务员系统的运行组织与规则。比如对违反错误的同事,就不能还是仅仅为了维护同事面子就选择使用“灯笼包火”的方式。如2011年8月4日的云南面试真题中就有一道是这样的:“领导让你和一个同事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你的同事不配合你,影响工作进度,你怎么办”,那么我们就不能无条件的总是退让或者忍气吞声,必要时就必须选择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与领导交流来解决。
第三,名言警句或经典案例的添加。面试是一个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表达观点并且简要论证的过程。因此,为了增加说服力,也为了体现出考生的内在积累与相关知识储备。从而为自己的答题增加一些比较惹眼的点缀。古人所推崇的君子间“如切如磋”、“合而不同”,就可以使用在面对同事的质疑和批评时。当年张国焘分裂组织的所带来的自身失败,则恰恰证明了团结一致、尊重组织决定的重要性。
高分技巧。相比起综合分析类的题目,人际关系类题目看似比较简单一些——初期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如果考生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程度,那么显然就无法体现出高度或者亮点。因此,笔者在此要提醒各位考生,千万不要忽视人际关系类题目的训练,更不要仅仅只停留于能比较流畅的回答出问题,要通过如下技巧来提升自己答题内容的厚实程度与内涵:
第一,通过各类途径了解公务员日常工作的流程与公职系统的组织架构与权事分工,还要了解一般的组织原则与运行规律。
第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尤其是和人际沟通相关的事件多加留意,从而把握各种细节,并且通过咨询相关人员或者书籍资料等增加对于公职系统的日常人际沟通情景的了解,从而确保回答问题能够具备一定的实境性。
第三,深入理解基本答题思路。深入理解人际沟通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有助于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其内里,而外化与言行,从而体现出这类题目的答题精髓。此外,还要针对非常规的题目,进行必要的应变处理,而非僵化的生搬硬套。
编辑推荐:
2012年贵州公务员成绩查询时间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和人民警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笔试成绩及查分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面试指导(4)
这一部分的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比如和同事、领导、下属、亲友、其他单位等,其中,对于如何和领导处理好人际关系,又是很多考生不容易答好的一个维度,原因在于,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既然从来没有工作过,脑海中也全然没有领导的概念,在题目中描述到需要与领导打交道时,则不知该怎么办;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就是答题的时候参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将题目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都会用到的处理方式来作答,却全然忽视了该种方法并不是社会所提倡的。所以,考场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工作经验的考试不知道该怎么答,而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又容易答不到点儿上。在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与广大考生一起来剖析一下对于和领导相处的人际沟通题该如何作答。
首先,大的方向不变,人际沟通题从四个步骤考虑:态度、原因、化解、避免。但是对于和领导相处的人际沟通题,更是要侧重场合和角色,也就是“位”与“为”的关系。如这样一道题:早晨你刚到单位,发现两位领导正在争吵,你怎么办?
拿到这样一道题,首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下属,那么对于下属来说,领导争吵了,可以如何“为”之,是需要考生思考的。这道题,考生看到以后,会感到为难的地方多是在于:真实情况中,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场景会为恐而避之,但是题目中,又不能直接这样说,不解决则无话可说,解决又不符合下属的身份,那么,遇到这样两难的题,我们可以分情况来处理。
遇到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特殊对待:如果领导没有看到我的话怎么办,看到我又怎么办,这样题目就扩充开来,分为两条支线。如果领导没有看到我,可以悄悄的走开或者等一会再进入办公室。因为领导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下属不适合介入。一是因为领导之间的争吵可能会涉及一些工作的机密,而这些内容是我作为一个下属是不应该涉及。二是两位领导的争吵有时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好事,因为很多好的政策都是因为从不断的争吵和辩论中提出来的,因此我应该介入。如果两位领导已经看到我了,那么我就应该进去,因为如果不进去的话,会让领导认为我在工作中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了逃避。进去之后我不应该去了解领导争吵的原因,因为还是不适合介入,而是应该采取一些平缓的方式,比如和领导汇报一下工作或者给领导端杯茶倒杯水。我相信领导都是素质较高的,有较高的觉悟,我采取这样一种平缓的方式之后,他们就不会再继续争吵了。
对于“位”与“为”二字来说,“为”字也就是我们说的找完原因,化解的步骤。对于人际关系的题,找原因时要从自身原因,对方原因,双方原因来着手,而其中对于和领导的人际沟通题来说,找原因首先要侧重的是自身原因这方面,面对这类题,一定不要着手先从领导身上寻找原因,因为在答题中,我们要贯穿的思想是领导都是对的,即使不对,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使领导没有及时了解到情况。所以,从自身这里找原因,我们相应的“为”的解决办法,可以从提高自身的学习业务的能力,注重办事方法的灵活性、办事效率的提高,多向领导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等等入手。
对于与领导相处的人际沟通题,基本的答题思路不变,还是从态度、原因、化解、避免四个方面入手,只不过在细节处需要留心,注意“位”与“为”的定位。最后,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在考场上一举成功!
编辑推荐:
2012年贵州公务员成绩查询时间
2012年贵州省公务员和人民警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笔试成绩及查分有关事宜的公告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