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的几个认识误区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家庭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如幼儿园等)装修后室内空气的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室内环境检测本身及结果,大多数人都会有认识误区。如某幼儿园,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检测合格,使用后检测甲醛小幅超标,人们对此难免会产生疑问和猜测。希望以下论述能帮助人们消除对室内环境上的认识误区,正确对待生活中有关室内环境污染的问题。
误区一,材料是环保的,装修以后的室内空气就不会有污染。
很多人认为,购买的是环保材料,装修后的室内环境一定合格。实际上,市场上的装修材料鱼目混珠,检测报告也有送检和抽检之分,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多为送检报告,只能证明送检产品合格,既便是抽检,其代表性也极其有限,未必代表消费者购买的那批材料;如所购材料的确为环保型,也只能说明其有害物的释放量在一定的界限值以下,并非不含有害物质,如果在室内超量使用,仍然会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
误区二,使用同样装修材料,室内环境检测结果必然相同。
即使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设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装修毕竟是手工操作,装修材料的用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且房间的通风条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不同房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属正常。即使同一房间,面积较大时,不同测点也可能有明显差异,因此检测规范对大面积房间的检测点数有相应的规定。
误区三,装修结束后立即进行检测。
装修材料散发有害物质的量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材料、用量符合有关要求时,一般7-14天渐趋稳定,因此建筑、装修工程应在工程完工7天以后,家庭装修最好一个月左右,再开展检测工作。这期间应保证充足的通风,以利于有害物质的散发,使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时的状况。
误区四,工程验收检测合格,就可随便使用。
工程验收的室内环境检测是监控建筑与装修工程中所用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检测结果合格只代表在封闭1小时的情况下,由装修材料导致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会小于界限值。大量投入使用后,由于室内条件发生变化,由外购家具、生活起居等带来其他污染源,此时室内环境状况也会有所变化,不能认为彼时合格,此时一定合格。如果要了解使用时的室内环境情况,家庭检测时建议封闭8-10小时,检测结果更接近真实。
误区五,居室内感觉不到有难闻的气味,就不存在污染。
对此,要说明两点:第一,不同污染物有不同的气味,人们对于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因人而异,且相差甚远,例如,多数人的甲醛嗅沉阈为(0.06-0.07)mg/m3,而有的人可高达2.68mg/m3,这种人虽然感觉不到气味,但同样会受到伤害;第二,并非所有发出气味的物质都在室内环境检测要控制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有异味,也并不代表室内环境检测一定不合格。
误区六,外界环境与我无关。
空气是流动的,只要存在污染源,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一个房间有了新污染源,如购进家具,也会影响相邻房间的空气质量。同样,如果一个家庭正在装修,也多少会对相邻家庭产生一些影响,而建筑物公共部位(如楼梯、走道、外墙)的粉刷、油漆等对其中住户的影响更加明显。很多情况下,室内环境并不仅局限于室内。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