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中庸》
3.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6.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7.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8.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0.道家主张教育要(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1.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12.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 )。
A.交流
B.沟通
C.激励
D.控制
1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类型
C.课程标准
D.课本
14.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15.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
A.洛克的“白板说”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2.我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的要素有(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的能力
E.必须体格达标
3.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4.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目的性
D.认识的有效性
E.认识的教育性
5.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结构
2.教学大纲
3.教学
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5.课程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二战”以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些趋势?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
4.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
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导向性原则?
五、论述题(共8分)
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共12分)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试述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