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心理学》第三套猜题卷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8/15 10:08:4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案例分析(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 “天黑了,该睡觉了……”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 “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及解析

(答案要点)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 “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下载教师资格证准题库,做题更方便

点击→注册会员免费获取:教师资格备考点/教师资格在线题库/教师资格在线答疑/短信提醒

相关推荐:

教师准题库,直播刷题学习平台!

(一站式解决做题、听课两大需求。)

马上下载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协议保障 2期重学高端服务

        3580

        了解课程

        456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冲关畅学班]

        入门+进阶 精选教材 协议保障 1期重学

        980起

        了解课程

        79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

        课程模块 准题库自主练习重点强化学科全面

        680

        了解课程

        104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全新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6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精品班]

        课程模块 学科试讲 高性价比

        980

        了解课程

        99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