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2.C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集,汇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3.A
【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创立的为保证各种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文化形态。
4.A
【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5.B
【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6.C
【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
7.B
【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8.B
【解析】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
9.C
【解析】l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10.C
【解析】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11.C
【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12.B
【解析】沟通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3.B
【解析】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可设计课程的种类。
14.C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5.C
【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属于环境决定论。
2.ABCD
【解析】《教育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3.ACE
【解析】BD两项与培养班干部无关。
4.ABE
【解析】CD两项是认识的共性而非特殊性。
5.ABCE
【解析】市场导向与题意不符,排除。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和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2.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堂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
5.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种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二战”后教育制度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答案要点】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答案要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4.【答案要点】凯洛夫教育学的不足表现在如下方面:
(1)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
(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
(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5.【答案要点】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实现性结合起来。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他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①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指导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②设计内容充实、效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交往网络。
③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1)终身性,使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不会终止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使其一生受到连续教育,直至生命的终结。
(2)全面性和自由性,教育和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从外部强迫灌输的,而是自由的、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的。有机联系的、协调性的学习化社会,每个人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