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 >> 专项辅导 >> 小学教育 >> 小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速记:课堂管理

发表时间:2013年12月20日17:16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通过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编特根据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及要求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考试备考相关重点,希望能够对您全面熟悉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有所帮助!

课堂管理

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

(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

(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2)群体凝聚力;

(3)群体极化;

(4)从众;

(5)群体规范;

(6)课堂气氛;

(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

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发展三个阶段: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6.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

(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

(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

(4)促使学生在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

(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期待行为时,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冒险偏移 ②谨慎偏移。

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10.从众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积极和消极

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

(2)优势意见阶段;

(3)规范确立阶段。

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

编辑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速记汇总

2014年教师资格两学版课程招生方案

2014年教师资格通用版课程招生方案

更多关注:2014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教师资格考试用书 考试介绍 掌上学习平台

教师资格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更多

教师资格证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更多

最近更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动态更多